- 培養讀寫聽說及思維的能力,加強溝通,引發創造力;發展自學 語文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 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審美情趣,陶冶性情,滋養品德情意;
- 增進文化素養;加強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 了解個人的興趣和特長,以規劃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 養成好學、積極的態度及正面的價值觀;拓寬國際視野。
課程目標
課程特色
-
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 設有校本文化課程(廣東童謠、粵劇文本、文言文教學),配合跨科主題課程,讓學生從體驗和探索中,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價值觀,並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及認同。
- 指導學生閱讀與古詩文相關之閱讀材料,並以閱讀報告的形式表達和分享閱讀心得,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的鑑賞能力。
- 本校參加了「篇篇流螢網上閱讀計劃」、「中華經典名句網上自學平台」、「華萃薪傳——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等,使學生從閱讀優質文章、遊戲及比賽中,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提升人文素養。
- 跨學科協作學習:中文科與音樂科、視藝科合作,指導學生以中華文化為主題,設計屬於自己的「虛擬博物館」。
在跨學科協作前提下,設計校本中文科文化課程,如粵劇(文本與曲本)、廣東童謠。
-
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 指導學生閱讀與steam元素相關之閱讀材料(如天文、海洋等),並以閱讀報告的形式表達和分享閱讀心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 指導小四至小六學生透過自攜電子裝置(BYOD)進行學習,透過電子教學平台及軟件加強課堂互動,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課堂互動及回饋。
-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 「以讀帶寫」圖式寫作:指導小三至小六學生學習篇章作法與結構,並透過閱讀同一主題數篇文章,掌握各類文體的作法、結構,以此作為仿寫,提升寫作能力。
- 加強說話訓練,提供更多機會給學生作口頭分享,讓學生對口頭表達有信心,並有條理地描述事實及有組織地表達意見。
-
培養自學精神及認識正確價值觀
- 引導學生從自擬問題中促進自主學習的方法;
- 指導學生摘錄筆記的技巧,勾劃重點,解構所學,以便日後複習;
- 「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中文科與德公組及圖書科協作,與香港都會大學合作推展,以校本德育主題「服務學習」為主題,於小三、小四進行寫作活動,作為故事動畫的藍本;得獎學生能為動畫進行配音,增加口語表達機會,豐富學習經歷。
-
推動閱讀風氣
- 本校參加了「篇篇流螢」網上閱讀計劃,致使學生在家持續閱讀電子書,享受翱翔電子書海的樂趣。
- 透過在Steam+時段閱讀圖書,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 與圖書科協作,每月一節中文課,帶領學生到圖書館上課,學習相關閱讀技巧。
課程架構


科本活動
-
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
中文科組配合德公組、圖書科,與香港都會大學合作推展「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於小三、小四進行故事改編之寫作課,作為故事動畫的藍本。得獎作品將會由香港都會大學團隊製成動畫,並由本校學生配音。
23-24學年動畫片段:
專業發展
-
中文科於24-25學年參與「從語言學習到價值觀培育:透過多文本閱讀學習文言經典」計劃
透過參與教育大學「從語言學習到價值觀培育:透過多文本閱讀學習文言經典」計劃,校外專家與本校三年級中文科任教師作共同備課,製訂教材,促進教學效能,並便學生加深對文言經典作品的認識和體會。
我校參與了由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從語言學習到價值觀培育:透過多文本閱讀學習文言經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對文言經典作品的認識,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梁副校長、黎主任帶領參與計劃的中文科任老師出席跨校交流會,向教育界同工分享教學經驗,並交流教學心得,收穫甚豐。
獎項成就
40周年校慶中文科比賽
- 小一至小三:親子標語創作比賽
- 小四至小六:寫作比賽



- 地址: 新界沙田博康邨
- 電話: 2648 9283/3707 0900
- 傳真: 2649 4305
- 電郵: tkpps@hkm.salvationarm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