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
課程目標
- 培養讀寫聽說及思維能力,加強溝通,引發創造力
- 發展自學語文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 培養審美情趣和能力,陶冶性情
- 增進文化素養;滋養品德情意,加強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 了解個人的興趣和特長,以規劃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 養成好學、積極的態度及正面的價值觀,拓寬國際視野

課程特色
順應學生語言發展,循字、詞、句、段、篇的語文發展階段系統地、螺旋式地學習
校本文化課程
設有校本文化課程(廣東童謠、粵劇文本、文言文教學),配合跨科主題課程,讓學生從體驗和探索中,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價值觀,並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及認同。
「以讀帶寫」圖式寫作
透過指導學生學習篇章作法與結構,並閱讀同一主題數篇文章,掌握各類文體的作法、結構,以此作為仿寫,提升寫作能力。
「5E學習環」教學模式
透過「5E學習環」教學模式(Engagement[投入]、Exploration[探索]、Explanation[解釋]、Elaboration[精進]、Evaluation[評鑑]),進一步提升教師在教學策劃方面的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層次。
著重方法與策略,提升自學能力:
- 引導學生從自擬問題中促進自主學習的方法;
- 重塑學生主動摘錄筆記的習慣,勾劃重點,解構所學;
- 誘導學生透過資訊科技平台如Edmodo 進行預習與同儕交流;
- 擴大學生閱讀面及加強閱讀策略,與圖書科協作,每月一節中文課,學生到圖書館上課,學習相關閱讀技巧與策略。
↑學生運用各種不同電子工具進行語文學習
持續檢視成效
透過課業及評估,達標檢測,檢視學生學習成效。
推動閱讀風氣
- 本校參加了「篇篇流螢」網上閱讀計劃,致使學生在家持續閱讀電子書,享受翱翔電子書海的樂趣。
- 透過早會閱讀中文圖書,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學習能力架構
年級 | 內容 |
---|---|
一、二年級 |
|
三、四年級 |
|
五、六年級 |
|
科本活動與學生成就
「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
中文科組配合德公組、圖書科,與香港都會大學合作推展「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於小三、小四進行故事改編之寫作課,作為故事動畫的藍本。得獎作品將會製成動畫,並由本校學生配音。
21-22學年動畫片段:
〈穿越時空見王獻之〉(文章創作:3H 羅梓淇[21-22年度])
https://satkp-my.sharepoint.com/:v:/g/personal/satkmk1_
cloud_satkp_edu_hk/ET7MmTpTrm9GpmrW6HYV4gIB615
〈穿越時空見愚公〉(文章創作:3F 阮榳昕[21-22年度])
https://satkp-my.sharepoint.com/:v:/g/personal/satkmk1_
cloud_satkp_edu_hk/EbUsWzlsIxtGp53TOriajoUB4ZeJv
〈遇見司馬光〉(文章創作:4H 曾海晴[21-22年度])
https://satkp-my.sharepoint.com/:v:/g/personal/satkmk1_
↑學生作品刊登於〈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通訊〉2022年3月第1期第47至50頁
校際「破障共融」親子填色、標語創建比賽
2L班葉揚淦取得初小組優異獎,其得獎作品於港鐵藍田站「港鐵社區畫廊」作公開展示。
「篇篇流螢──網上閱讀平台」
此自學網站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題,供學生透過閱讀文章,學習歷史事蹟、文化典故、風土習俗、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培養自主學習精神。
↑學生透過答題累積分數,可以「考取功名」,獲得「秀才」、「貢士」,甚至「一品官」等稱號!
中華經典名句
學生在「中華經典名句網上自學平台」中,通過遊戲及短片學習中華經典名句,藉此認識中華文化精粹,培養品德情操和國民身份認同,以及良好的語文自學態度和習慣。
↑中華經典名句網上自學平台網站
近期活動
中文科於2021-22學年參與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組「課程領導專業發展」計劃
中文組透過與支援人員交流、共同備課、觀課、檢討、反思等,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2022-23年度「課程領導專業發展計劃簡介暨校本經驗分享會」向學界作分享。
跨學科協作學習
在跨學科協作前提下,設計校本中文科文化課程,如粵劇(文本與曲本)、廣東童謠。
↑跨學科學習 – 撰寫劇本、排演
自學資源
小一高頻字詞(幼小銜接)
透過字詞、篇章錄音,俾便升小一學生在家自學,掌握基本字詞、豐富語匯,為日後語文學習奠下基礎。
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網上廣播站
普通話水平考試網站
黃錫凌《粵音韻彙》電子版